【章则】太极拳的运动规律中“圈”的问题

  最近刚刚忙完手头的工作,稍稍有了点闲暇时间,想乘此把最近习练陈式太极拳洪传拳法的心得和众位武术爱好者分享。

  今天我想阐述得的是太极拳的运动规律中“圈”的问题。太极拳的运动都是由大大小小,正正反反的圆弧所组成的,这些圆弧我们可以统称为“圈”。洪均生老师在陈式太极拳的这个特点的基础上,更是把“圈”的概念作为一个独立的问题淋漓尽致的对其进行了阐述,使我们这些后来者能更加便捷的掌握这一要领。

  以下是我练习画圈的体会只代表个人的观点,如有错误还请大家纠正。我认为大致上来说太极拳的“圈”分为正圈和反圈两种,起初开始练习主要是从手、肘、肩部开始,分为正手圈和反手圈。

  右手正手圈的画法:左手叉腰,右手拇指紧靠食指,中指始终上扬,手由齐眉处开始松肩沉肘,身体左转,肘贴肋部向里收,手部以中指为轴顺缠并向下画圆弧至脐处,然后手向上抬起之下颚处时身体右转以中指为轴逆缠向外画弧线至初始齐眉处形成一个“圈”。这个圈实际是由2个“圈”所组成的,一、是手臂的运动轨迹(肩至肘,肘至手臂处)为一个圈;我们可以把这个圈比作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轨迹。二、是手部自传形成的圈,以中指为轴,拇指外展,小指里裹称为“顺缠”,反之,称为“逆缠”。我们可以把这个圈比作地球的自转运动轨迹。这2个“圈”组成了太极拳中的正圈,其要领是:由外向里画是必须遵循肩领肘,肘领手的原则,向外画时则需遵循手领肘,肘领肩的原则,整个过程中指必需时刻保持上扬。

  左手的正手圈的运动轨迹及要领与右手一致。

  右手反手圈的画法:手由齐眉处开始手部以中指为轴顺缠同时松肩沉肘,身体左转肘部贴肋向里收,手部继续向下画至脐处,然后手部继续以中指为轴逆缠下榻外碾向外传出,身体同时右转手向外传出至起始齐眉处形成一个“圈”。这个“圈”同样也是由2个逆时针方向的圈所组成的,一个是手臂(肩至肘,肘至手臂处)的逆时针方向运动的轨迹,另一个则是手部顺缠,逆缠的运动轨迹。这2个圈组成了太极拳中的反圈,其要领与正圈一样必须遵循向外画时手领肘领肩,向内画时肩领肘领手的原则,中指始终要保持上扬。

  左手反手圈的运动轨迹及要领与右手一致。

  知道了这2个基本的圈的概念后,就可以进一步深入的理解“圈”的含义。太极拳中“圈”的概念不仅限于手部的运动,身体任何部位的运动轨迹其实都是以“圈”作为引导的。任何的运动轨迹都是圆弧形的。比如腿部的运动,肩部的运动等等。我认为我们初学者要将“圈”的概念放大,在做动作时的运动轨迹一定要遵循圆弧(圈)的原则。但随着不断地练习,加以时日要将“圈”的运动轨迹逐步的缩小至“无”。所谓的“无圈”其实是太极拳的最高境界,就是任何动作其实都有“圈”的运动轨迹,但从外表已经看不出来了(太极宗师陈发科就可以达到这种功夫)。这样在交手时,接手就能使对方飞出,圈越小,速度越快,对手飞的越远。当然,要练到这种境地,并非短时间可成,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苦练。

  陈老师在教拳的过程中,也是非常注意这个画圈的基本功的训练的,对于任何初学者,必须要花一至二节课的时间专门教授划这个正反手圈,陈老师常说“只有圈画好了,以后才能在套路中逐渐懂得技击的应用”。我跟陈老师学了近2年拳,现在果然是体会到了陈老师所说的道理,因为随着长时间的练习,我们行拳中每个式子都遵循圈的原则,那么圈逐步的会越来越小,那么只要知道了其中的应用规律,招式的用法则就自然会一点而通了。

  以上是最近我练拳时正在注意的部分,以此和广大爱好武术的同仁共享。当然,这里我也只是很粗浅的谈论了一点“圈”的概念。希望和广大爱好太极拳的朋友分享,当然要真正画好洪传拳法的“圈”还是要在明师的指导下,刻苦练习的。

  章则 写于2010年11月16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English
   
 
   
 
 
 
入门序引
太极理论
学员心得
 
太极拳的健身作用
论太极拳技击的身体要求
陈式太极拳洪传拳法的主要特点
太极八法讲述
太极拳十大要论
4年来练习太极拳的心得体验
 
 
 

 
 
 
 
2